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希望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殷殷关怀暖心田,谆谆嘱托新定位。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今年,新国发二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凝心聚力闯新路,笃行不怠书新篇。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贵州的四个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也积极探索着这条数字技术的发展之路。
“数字大脑”进化屋村,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金沙“智慧农业”振翅欲飞,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鼓足了农户的“钱袋子”;息烽的大数据“跑腿”忙,“数字赋农”撑起农业“智”富梦。
千里眼和顺风耳“数”说化屋
在黔西市化屋村,看得见的是乌江画廊秀丽风光;看不见的是化屋发展背后的“数字大脑”。
年黔西市化屋村开始启用“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服务全村。数字服务,智慧旅游,宣传展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经济,文明实践,和信息设施八个板块,构成了化屋村“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
该信息平台是化屋村的其中一只千里眼,通过它可以详尽了解化屋村的人员组织、医疗、教育等等基本信息。小到村民可支配收入,大到农产品年产量、化屋的发展动态。
化屋村的另一只千里眼,长在户外,通过5G+VR的技术,化屋村的美丽风景被推向了世界,无论你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云游化屋。
当然有了千里眼,化屋村还有属于自己的顺风耳——云喇叭广播设备。
云喇叭的视频监控平台,能够让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对全村进行实时监测和通知,有效制止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数字技术进村入户,不仅推进了化屋村的基础服务建设,同时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绣娘们搭上网络快车,摇身一变成了网络主播,架起灯光,摆好镜头,她们正畅游“云端”忙着致富。据了解,当地苗绣扶贫车间。去年线上产品的销售额达50万。
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手段,不仅便利了化屋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还扩大了传统民间技艺的销路,更成为了当地提升乡村治理,旅游管理和文明实践质量的助推器。
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支部书记许蕾:年化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的综合收入3.1亿元。
“智”富有道农民吃上“数字饭”
年黔西市,就曾获得了,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称号。
在黔西市,食用菌产业,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生态循环产业,产业发展已涉及28个乡(镇)。年食用菌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羊肚菌亩,黔西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是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作为贵州的新兴产业,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用“数”赋能,除了通过既有的网络平台,将食用菌销往全国乃至世界之外,黔西市积极发挥点多、面广、线长的服务网络优势,搭建线上“供销同城”平台,组建线下供销同城生鲜配送中心,打造本地农产品全产业链。通过现代化的分拣和物流管理,将本地自产的生鲜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平价配送给城市居民,畅通农产品县内流通。
面对贵州省食用菌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也有着自己的期待。
黔西市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孟谈:我也有一个小目标,到年,我们差不多要做到5个亿。
据了解,在“供销同城”平台建立之初,月均销售本地果蔬就已达吨,而这一销售额也随着平台的日益完善,不断提升。
撑开农产品的致富网,就是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网,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以大数据为依托,黔西市乡村振兴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是一项从基地到市场、从田间到餐桌,线上线下同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运营体系,乡村振兴农业大数据平台在黔西市全面建成后,每日可销售果蔬80吨,年均销售可达3万吨;线上线下结合累计销售预计可达万元。
黔西市通过已建成的电商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将本地自产的果蔬、蛋禽、肉类等生鲜农产品平价提供给城市居民,挖掘市场消费活力,畅通农产品市内流通渠道,确保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同时,通过市场需求,引导种植基地形成订单种植,培育职业农民,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用“数”赋能打造数字乡村新样板
农业高效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贵州金沙县乡村振兴高效现代化示范园,引进国际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种植模式,为当地高效农业树立新样板。
示范园里蓝莓种植面积有亩,露天种植区域23.8亩,种植蓝莓42,株,仅仅需要几个人就能够管理完成,这也正得益于园区引进的国际先进的灌溉设备。遥控器和各类机械按钮成了基地技术负责人刘渊的新农具。
基地技术负责人刘渊:这个大棚有8亩地左右,一个人可以管理这样的大棚5个左右。我们的蓝莓产量比普通的种植方法提高了5~6倍。
在园区的另一侧,是占地67亩的鲜花基地。整个基地有玫瑰花苗10余万株,主要品种有粉红雪山、夏日阳光和欢乐颂,同样是通过水肥监测系统进行管理。
通过埋藏在土壤中的温湿度检测器、土壤养分传感器,可以了解到土壤的状态,以此决定适时的补水补肥。
整个种植周期,除了鲜花采摘、蓝莓采果用工高峰期,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其余时间只需要少量工人,一次投入多年生效,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花圃管理人员杨远超:自己一个人管理这一片基地非常轻松。工作不辛苦,收入还不错。
在示范园里,智慧农业数据资源分析管理工作组,通过采集农户土地数据、环境数据及气象数据等,再经过农科所专家精确分析后,精准筛选适宜的特色农产品种子种植,有效解决了农户“种什么”的难题。种植环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单产提高、成本降低、质量安全。
年,金沙县农业生产总值80.79亿元,同比增长9.5个百分点,共完成农产品零售总额1.2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7万元,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比8.41%。
金沙县委网信办副主任胡鹏:下一步,全县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着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着力繁荣乡村网络文化,着力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数字技术,让金沙县农业从田间到指尖,智慧农业助力农民增产增收。金沙县强化大数据在农业上的应用,不仅降低资源成本、增加农业全产业链价值,也是金沙县农业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享受“数字”红利幸福生活好惬意
为了让数字化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金沙县西洛街道以三个社区为试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聚焦治理服务、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
在金沙县西洛街道只需要打开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