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起,《看,这里是贵州》和《听,这里是贵州》两组“到贵州·见不同”系列微纪录片在天眼新闻等省内主流媒体陆续推出,通过中国著名歌唱家、一级演员阎维文,以及日本著名摄影师RK各自的视角,以音乐和影像的方式分别记录了他们眼中的贵州。
该系列微纪录片此前已在海内外新媒体平台YouTube、微博、腾讯视频、今日头条等集中发布,观看量已超百万次,此次整合推出,再度掀起观看热潮。
“到贵州·见不同”系列微纪录片,是由省委宣传部(省*府新闻办)打造的贵州国际传播旗舰品牌“LIVE IN GUIZHOU”(这里是贵州)多语种外宣平台策划。纪录片立足贵州,聚焦中国,放眼世界,以贵州非遗、贵州山水等为载体,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中国“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中国保护人类自然文化遗产的大国担当。
听见贵州,阎维文寻声黔东南
沧桑、质朴、悠扬、融合……阎维文的黔东南之行,走过了郎德上寨、南花苗寨、岜沙苗寨、小*村、肇兴侗寨、黎平天生桥等地,将一路搜寻到的用这些词语概括,勾勒出他心目中贵州苗侗音乐的轮廓。
阎维文贵州之行的第一站是黔东南州郎德上寨,苗族古歌也是他此行首个要找的苗族音乐。苗家人以拦门酒和敬酒歌迎接这位远方的客人,歌声与酒香给阎维文留下苗族热情好客的第一印象,而在随后的采风中,苗族古歌传递出的沧桑、悠远与深沉,又让他看到苗族文化更为厚重且丰富的一面。
虽然已经走遍全国各地,用10余年开展民歌采集工作,并曾出版过包含贵州民歌《祖国在我心中》情歌系列的独唱专辑,但如此深入地了解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对阎维文了来说还尚属首次,这在黔东南州的第一站让他充满新鲜感。
虽然听不懂古歌歌师所唱的内容,但老人们悠远、沧桑的歌声却让他明显感受到古老气息迎面而来,像是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与他对话。
苗族古歌可谓是苗族古代神话、传说的大汇总,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为了躲避战乱而不断迁徙的苗族用来记录民族历史的重要方式。当然,在苗族人口占多数的黔东南,并非只有古歌这一种苗族音乐。
听过苗族古歌的沧桑,又感受了亻革家情歌的旋律循环反复、舒展自由,阎维文下一站来到南花苗寨,体验到木叶演奏、苗岭飞歌的悠扬,同时也感受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
位于黔东南州巴拉河畔的南花苗寨,是著名的苗族风情旅游景点。在南花苗寨,阎维文一行见到了木叶演奏的神奇魅力,小小一片树叶也能吹出婉转动听的曲子,这是苗族人民的音乐智慧。当地小有名气的几位女歌手,也为阎维文演唱了曲调悠扬的苗岭飞歌,高亢的歌声能从山的这一头传到那一头,让阎维文赞叹不已。
之后的旅途中,阎维文在岜沙苗寨种下一棵树。生在岜沙苗寨的人,对树有崇高的敬意,在他们的音乐中也融入了对自然的敬畏,“种树让这次采风有了特殊的意义。这棵生命树会一直牵挂着我,因为这棵树,我还会回到贵州,回到黔东南。”阎维文说。
著名的侗族大歌之乡小*村,则让阎维文回归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也看到一代代人在文化传承中体现出的敬畏之心。之后他还到黎平的天生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拱桥下就像一个天然形成的音乐厅,侗族姑娘们在这里演唱洪州琵琶歌,给了他别样的感受。
“贵州留给我的很多记忆都是独家的,会终生难忘,认识很多民间的歌者,有年轻歌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都让我受益匪浅。”阎维文说,听到很多美妙的声音,他对黔东南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美食有了全方位了解,很受启发,也思考了很多,未来希望能拿出更多时间,深入到民歌发源地,寻找最好的声音、最好的民歌。”
看见贵州,RK用镜头记录多彩
44幅贵州主题照片,在海外社交平台Instagram累计阅读量达万,日本网站Record China以及门户新闻Livedoor News、BIGLOBE等12家网站也刊载了相关报道,可见RK的此次贵州行收获颇丰。
首站贵阳在他眼中是“立体”的,“在时间层面上,这里既有历史年代留下的岁月痕迹,也有新兴都市特有的朝气与活力;在空间层面上,贵阳独特的地貌特征使得整个城市非常立体。给我的拍摄提供了非常多的新奇角度、题材和灵感。”行走在贵阳大街小巷的RK,看到了这个城市不同的侧面。
在这里,RK也融入到贵阳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中。
他来到当地青年开的LOCAL酒吧,为了看一场牙买加华人I Kong和成都雷*乐队JahWahZoo的音乐演出,并在这里寻找到贵阳的音乐基因;到一家知名的滑板店,和年轻人们一起玩滑板,感受贵阳的青春气息。“看到贵阳的滑板青年,感觉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RK颇为感叹。
随后,他便出发前往凯里。他没去宽阔的大街感受鳞次栉比的高楼胜景,也没有到酒吧去体验夜生活的时尚风味,而是到更能体现城市生活原味的窄巷里,试图寻找到另一种能够表达少数民族都市里潜藏着的地域本真。
RK认为,在这样的巷子里游逛,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慢节拍,一切所见,都在表达“慢”的要义:没有行色匆匆,没有风风火火,没有紧张刺激,有的只是黔东南小城一隅的生活圭臬。见到有意思的场景,RK就随性举起相机,“咔嚓咔嚓”一通拍摄。
过了凯里,便顺道来到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它的任何一面都已被人们拍摄过无数遍。尽管如此,在RK看来,他还是拍到了他想要的照片和新的东西:“把穿着苗族服装的姑娘置放在阁楼中,坐到一个可以看见街景的位置,用三分之二的构图来拍摄,就会出一张好的照片。”
记录完千户苗寨,RK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传说中的鸟笼村”。丹寨卡拉村其实并不在他的行程之内,但拍摄鸟笼制作手艺是他的心愿,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在他打个盹的功夫,载着他的车子临时改变了路线……
陪同的工作人员只把RK带到村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拍摄对象。RK跟田间耕作的农妇打听,向巷子里偶遇的村民问询,直到来到了非遗传承人王秋家里。一身少数民族装扮的王秋,正坐在好大一片编好的鸟笼中编织鸟笼,RK的拍摄很顺利。
除了拍照,他还跟村民学起了鸟笼编织手艺。这趟行程之外的意外惊喜,让RK心中那幅已然成型的关于民间手工艺的画卷,有了饱满的内容填充,成为他拍摄的贵州主题图片中的“神来之笔”。
RK的最后一站,是贵阳市花溪区的夜郎谷。这里巨大的石头雕塑对RK而言十分神秘,更让他深觉震撼。夜郎谷的创造者宋培伦同样让他惊讶:“他留着长头发,穿着中国传统样式的服装,仙风道骨,像从电影画面当中走出来的人物一样。”
Rk让宋培伦站在雕塑群中间,自己在远远的地方给他拍摄了一组照片。在照片中,宋培伦仿佛与自己的作品融为一体,正应了他创造这宏大艺术的初心——与自然共同完成创造。
“我想有机会我还会再来贵州,拍摄出更多好的照片!”沿着夜郎谷的石阶向下走去,RK如是说。
展现贵州,东道主笑迎远客来
阎维文和RK是这两部纪录片的主角,但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看,那些寻访的对象、镜头下记录的面孔,却又是他们心中真正的主角。对不少贵州人,乃至省外的观众而言,这些面孔有一些甚至非常熟悉。
贵州人有着天生的热情,朋友来了以歌声欢迎,以美酒相待,这是两位主角贵州之行的共同感受。
在苗乡侗寨,阎维文遇到了不少少数民族歌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郎德歌师陈仁正、毛文宝为阎维文演唱了一首古歌中的祝福歌,随后他又从一群歌师那里听到苗族古歌所记录的开天辟地的传说;亻革家歌者杨通英、金秀珍、龙明英的情歌质朴动人;木叶歌演奏家张心雄现场教阎维文演奏木叶,用一片叶子把玩出动人音符;年近80岁的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潘萨银花更现场教阎维文唱了一句侗歌:“人不唱歌可惜歌,人不种地无粮吃。”
在南花苗寨,阎维文还见到苗族青年女高音潘小燕(欧蕾),与她一起演唱的木叶歌演奏家余秋阳,在演唱之前还对共同演出的苗歌非遗文化传承人梁艳、梁芳打趣说:“紧张,怕自己发挥不好。”实际上,他们共同演绎的苗族飞歌让阎维文颇为惊艳,余秋阳个人独唱的丹寨苗歌《家乡好地方》更让阎维文赞叹不已。
作为南花苗寨这一站“导游”的,其实是一个重磅级人物——著名牛腿琴演奏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蒋步先。听完飞歌,蒋步先又向阎维文展示了独特的牛腿琴弹奏,在由牛腿琴伴奏的侗族歌曲《心心相印》的演唱中,他闭目倾听,被侗歌营造出来的别样氛围深深感染,沉醉其中。
而走在苗岭山路上时,阎维文被一阵熟悉的歌声吸引,此人正是曾在《耳畔中国》节目中有突出表现的苗族优秀歌手蝶当久。见到节目中的导师,蝶当久非常激动,他与熊裕玲一起,表演苗族情歌对唱,让阎维文听得如痴如醉。
而对于RK来说,贵州的风景让他沉醉,贵州的人更让他感受到无比热情。
在LOCAL酒吧,店主寇邑请RK喝了一杯本地产的朗姆酒,醇厚的香气让他有些迫不及待,随后的酒吧参观和音乐体验,更让他很快融入其中,甚至亲自登台做了一段DJ表演。
在夜郎谷,RK又从宋培伦的身上看到贵州人坚毅、执着的一面。宋培伦介绍,由于自己被从小到大对古堡的好奇心驱使,最终决定创作这样的大型艺术作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儿时的想象。夜郎谷的巨型雕塑借鉴了贵州傩戏面具的样式,宋培伦甚至还安排了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演出,邀请RK观看。
走在青山绿水之间,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阎维文和RK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眼中的贵州,贵州人也以天生的质朴与热情款待来客。这两组“到贵州·见不同”系列微纪录片,在见人见事见风景的真实记录中,更让人对贵州又多了许多期待与向往。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彭芳蓉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彭芳蓉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