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化铺路,脱贫致富
TUhjnbcbe - 2021/4/16 17:36:00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129/5888060.html

“我家住在雪峰村,青青松竹,袅袅炊烟……山里人民勤劳勇敢,致富路上齐奉献……”每天清晨,村歌《我家住在雪峰村》都会回荡在湖南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雪峰村。近几年,雪峰村深挖盘活红色、古色和绿色文化资源,吸引了各地游客,激活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


  

近年来,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贫困地区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效果进一步显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旅游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有效发挥了文化和旅游扶贫的励民、惠民、富民、安民作用,实现了物质和精神“双扶贫”。


  

扶志又扶智,提振脱贫精气神这几年,我国不少地区在村、组建起了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随之而来的是:打牌的少了,读书的多了;邻里口角少了,互助多了;等靠要的少了,积极主动的多了。


  

治愚、扶智、扶志,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用大。年,文化和旅游部实施“民族地区自治州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工程”,支持了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继续实施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项目,中央财*补助资金万元,支持个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


  

扶贫还要扶智,以富脑袋带动富口袋。在江西安远县的一些乡村,以前村民的土蜂蜜20元一斤没人买,现在能卖50元一斤,这离不开“农家书屋+电商”的探索。农民群众在农家书屋既可以读书看报,又学会了上网、开起了网店、做起了直播。目前,安远县发展农村网店多家,3万多农户参与电子商务,60多个电商产品畅销全国。


  

年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走边疆、下基层,持续深入推进“春雨工程”,把丰富精彩的文化和旅游服务送到广大群众身边,开阔了群众眼界,提振了脱贫精气神。“十三五”期间,各地共组织3万多名文化志愿者开展活动余场,服务群众万余人次。


  

景区带农户,优质资源促增收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冶家村坐落在六盘山脚下,这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近年来,冶家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农家乐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数据显示,村里通过农家乐联系农户达到户,相关领域就业多人,包括许多贫困户。


  

许多贫困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但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革命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富集区。近年来,这些地方依托当地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如今,我国在25个省、区、市设立了乡村旅游扶贫监测点,据测算,年监测点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3.3%,监测点乡村旅游对贫困人口的就业贡献度达30.6%。


  

特色农产品也是贫困地区的优质资源。如何破解信息不对称,搭建贫困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媒体带动扶贫的作用日益凸显。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云南省大理市挖色镇多亩小香葱滞销。大理市融媒体中心迅速行动,在传播平台发布助农信息,不少企业看到报道后前往现场采购。


  

山西晋中市太谷区小白乡鳌脑村的原生态石碾小米品质优良,但好米怎样卖出好价钱?正当村支部书记孟玉福发愁的时候,山西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产品价格翻了一番。


  

家门口增收,“指尖经济”潜力大石丽平是贵州苗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以自己创办的企业为载体,培养了近1万名绣娘,带动了28个乡镇余名妇女群众就业,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将“指尖文化”转化为“指尖经济”。目前她创建的“松桃苗绣”年产值多万元。


  

包括剪纸、刺绣、绘画等在内的传统工艺类非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带动城乡就业、促进脱贫增收的资源优势。年起,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重点帮助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石丽平、杨昌琴等许多学员成长为当地非遗扶贫带头人。


  

近几年,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了贫困群众的“第二个家”。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提出“让妈妈回家”计划,让外出打工的妈妈回家从事祖辈相传的苗绣技艺,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收益,一方面让留守儿童和老人得到关爱和照顾。


  

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与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确定了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年12月,两部门决定进一步扩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范围。据统计,年7月以来,各地在国家级贫困县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家,这些工坊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力量。


  

文化扶贫不仅是物质上的扶贫,更是精神上的扶贫,是开阔群众视野,更新思想观念,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综合之举。当前,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文化扶贫工作,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的声音就在身边、*的温暖就在身边、美好生活就在身边。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铺路,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