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
TUhjnbcbe - 2025/3/31 20:00:00
白癜风专项资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
“中国南方喀斯特以贵州高原为中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片区,石漠化则是这一地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贵州以喀斯特高原山地为主体,喀斯特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8%。年,石漠化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34%,石漠化治理是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和难点。”10月27日,国家石漠化防治工程中心主任、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熊康宁教授告诉记者。中心研究人员正在检测土壤样本中的生物情况年,经科技部批准,贵州师范大学组建的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石漠化治理研发方向和中心功能布设林灌系统修复与特色林产业、草地系统修复与草食畜牧业、水土综合整治与混农林业、世界遗产保护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转化与社会服务、生态系统监测与效益评价、生态大数据与决策信息支持7个工程技术部。围绕石漠化治理、世界遗产保护与生态产业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中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员通过显微镜挑选出实验样品中的生物熊康宁介绍,中心以喀斯特为核心内容的地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众多创新性成果,为国家和贵州省石漠化防治与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等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中心固定岗位专职人员77人,博士学历占75%,高级职称占79%;在校研究生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7人。通过学科建设与人才团队培养,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理学获批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并作为引领学科组建喀斯特生态环境贵州省世界一流学科群。中心演示的花江石漠化治理模式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石漠化防治技术的创新驱动,离不开科技引领!”熊康宁说,通过应用示范、技术转移与推广应用,中心创建了封山育林与生态修复、人工造林与特色林产业、草地建设与生态畜牧业、水土保持与基本农田建设、水资源开发与灌溉农业、农村能源建设与低碳社区、资源利用与生态旅游、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等9种石漠化治理工程模式与衍生产业技术体系,在石漠化治理上取得良好效果,被国家发改委采纳、全国采用。中心构建的综合防治体系,编入《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大学版教材,在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作为全国生态治理类唯一的参展项目亮相。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分析土壤成分研究员将土壤样品放入同位素质谱仪同时,中心还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为贵州水土流失调查、草地清查、生态移民,以及全省5个地(州、市)58个县(市、区)石漠化治理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持。另外,从世界自然遗产视角论证了中国南方喀斯特、赤水丹霞和梵净山的突出品质和显著的全球价值,为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申报与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填补了国家喀斯特世界遗产空白,使贵州成为中国南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品牌。除研究石漠化治理技术外,中心还利用科研能力助力当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中心展示厅展示的威宁羊绒制品,保护环境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凌编辑骆航念何涛编审闵捷杨韬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