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岁末,从城镇到乡村,到处依然是生机勃勃,一步一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城镇宜居宜业,乡村生机勃勃,人民安居乐业……
一年来,凯里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作为主目标,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强州府”行动奋战正酣,奋力开创“强州府·大凯里”发展新局面,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玻璃产业为主导引擎
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在建设的是项目一期,主要建设2条日熔化量吨浮法玻璃生产线,总投资18亿元。第一条生产线工期10个月左右,预计年7月建成投产。”12月20日,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炉碧经济开发区的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正加速建设,该公司副总经理王贵军介绍,该项目分三期,总占地亩,总投资为48.8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50亿元。依托凯里境内丰富的石英砂、白云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该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玻璃原片,市场定位在华南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
走进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期项目生产车间,只见长达近米的玻璃生产线像一条长龙串连起整个厂房,从原材料投放到玻璃成型、切割、分包、搬运,全自动化生产无间断运作,玻璃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公司副总经理王静介绍,该生产线是公司一期项目投资16亿元建成的一窑两线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自年9月点火投产运营以来一直生产不停步。今年1至11月产值累计达7亿元左右,市场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和广东、广西沿海一带地区。
该公司实施的节能镀膜玻璃及技术功能玻璃制品项目,有力补充了凯里市玻璃产业中游链条,丰富了当地玻璃产业产品种类,延伸下游产业链,填补高端玻璃产业的空缺。正在动工修建的二期项目主要建设光伏玻璃生产线,以及相应的钢化、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4.19亿元,这条日产吨光伏玻璃的生产线,计划明年8月建成投产,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新增税收1.5亿元,解决就业人以上。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
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年以来,凯里市依托境内石英砂等矿产资源优势,将玻璃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列为全市工业首位产业,重点建设凯里玻璃产业园,着力培育百亿级产业。该产业园位于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内,规划面积亩,规划布局玻璃原片生产区、建筑玻璃加工区、玻璃制品加工区、玻璃产业配套区。主要建设优质浮法玻璃、镀膜玻璃、光伏玻璃及玻璃制品配套等项目。
目前,凯里市初步形成了石英砂、浮法玻璃、玻璃深加工的玻璃产业链条。其中,上游石英砂开采加工企业共3户,分别为凯庆矿业、锐兴矿业、黔来盛矿业;中游玻璃生产企业有凯荣玻璃公司、黔玻永太新材料公司、贵州海生玻璃3户,年设计产能万重量箱;下游深加工企业有8户,分别为鑫顺、华宇、正旭、华亿、锦昌、键能建材、明润、晟邦公司,主要生产钢化玻璃、真空镀膜玻璃等。凯里市玻璃产业园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成为西南片区最大的优质浮法玻璃、镀膜玻璃、石英砂原材料生产基地,预计实现产值百亿元以上,新增税收5亿元以上,解决就业人数余人。
“根据凯里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拟在金银洞片区新规划亩工业用地作为贵州家居门窗产业园项目预留用地。”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胜林说,为加速打造产业集群,凯里市通过招引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电子玻璃、建筑玻璃等新材料产业项目,延伸玻璃下游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引进佛山美之选门窗,在铝合金门窗、玻璃大棚等装配式产品生产方面做好“铝+玻璃”这道算术题。依托黔玻永太、海生玻璃等龙头企业,炉碧经济开发区深挖产业上、下游项目资源,加快推进现有玻璃项目建设,面向广东佛山、河北沙河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积极引进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电子玻璃、玻璃纤维等高端玻璃生产企业落户。同时,推动企业玻璃新品种、新工艺研发,实现玻璃产业从生产普通平板玻璃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玻璃产品转变,打造原料、浮法玻璃、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全产业链,加速形成玻璃全产业链发展聚集,奋力推动凯里以玻璃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大突破”。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业强。凯里市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资源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年,凯里市抢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政策重大战略机遇。依托凯里市资源禀赋,围绕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及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新项目、延长产业链,着力打造铝及铝加工产业、玻璃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康养产业等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建材产业和以酸汤、蓝莓深加工为代表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加速形成产业聚集,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凯里特色产业体系。此外,发展独具凯里特色的大健康医药产业。持续深入落实“三项服务”,着力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加强工业项目调度服务,挖掘潜力促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确保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以凯里新城建设为抓手
推进城镇一体发展造福于民
近年来,凯里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让全市人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为核心落细落实顶层设计。按照“十四五”规划、“强州府”五年行动工作部署,凯里市制定出台《凯里市新型城镇化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凯里新城,加快凯麻同城化、凯都一体化步伐,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构建“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集约化”的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到年,力争全市集聚人口达80万以上,建成黔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的“苗侗明珠·文明凯里”城市。
年,凯里市实施的“十件民生实事”中有九件属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范畴,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向民生领域靠拢。
凯里市“强州府”五年行动明确指出,“加快凯里新城建设,将凯里新城作为凯里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一体推进,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到年,完成新型城镇化补短板投资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以凯里新城建设为着力点,重点围绕“凯都一体化”“凯麻同城化”,通过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带动以及产业布局转移调整,引领城市“西进”、工业“北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优化、生态良好、设施完善、城乡协调的城镇体系,形成“一城、两轴、三区、多点”的城乡空间发展结构,做大区域中心城市规模。一城:凯里——麻江中心城区。构建凯麻同城化的中心城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建设凯里新城,围绕凯都两地产业差异性、互补性,规划布局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竞技展演等文旅产业,打造产城互动新走廊,逐步完善新城功能。两轴:构建连接开怀新城、凯里老城、鸭塘、白午、黔东南高新区、滨江新城、下司古镇、麻江县城、谷硐镇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构建连接炉山工业区、滨江新城的南北城镇发展轴;三区:南部特色旅游区、西部民族文化旅游区和北部农业生态区。南部特色旅游区重点发展民族节庆、民俗文化体验、自然生态观光、农家乐等旅游服务,打造成为城郊特色旅游区。西部民族文化旅游区重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北部农业生态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农家乐。多点:围绕中心城区周边的主要城镇镇区,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周边城镇业态、提升配套能力,带动形成“以点带面、以线串点、携手共进”的区域城镇发展态势。
在产城景有效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方面,凯里市突出城市风貌设计,按照城市景区化、建筑特色化、道路景观化、管理智慧化、运营绿色化要求,打造以苗侗文化为特色的凯里都市圈城市风貌品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苗侗明珠·文明凯里”城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现代化管理,抓好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建筑立面改造、路面整治、绿化提升等,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标准化。创新社区管理,抓好物业规范化管理服务,推进智慧安防小区、智能社区建设。
云谷旅游小镇
实施特色小镇提升行动,突出产城一体、文化特色、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工业小镇、非遗小镇、民族风情小镇、银饰服饰小镇、酸汤小镇、医药康养小镇。探索建立“市镇”联动、“城镇”联动、“镇镇”联动、“1+N”镇村联动等城乡联动发展模式,促进城镇村要素流动联通、基础设施联建、产业发展联营、公共服务联享、农民市民化身份转换联动,切实走出一条“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集约化”的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
按照15分钟生活圈配套,完善休闲体验、公共活动等新兴功能设施配套,增加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配置,建设公园、广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中心城区集聚和辐射功能。优化提升城镇路网,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推进路网规划建设多规合一。高标准建设和管理好城市通信、广电、供电、给排水、供气、邮政、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抓好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和人行道建设,提升城市内在品质。科学划分城镇各类功能建设区,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向城镇村延伸,加强城镇集中供水标准化建设。着力发展城镇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构建“快进漫游”的山地旅游交通格局。到年,全市将累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8所、小学和初中学校14个,加快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基础能力提档升级。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新增70张以上,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增加到7.81张、2.78人、3.72人。新增城市道路20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个。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凯里市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更加
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抬头是蓝天,低头是绿地,我们居住的城市更美了!”
“满城绿意、空气清新,是凯里市给游人的深刻印象。”
“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是凯里市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凯里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努力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交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凯里答卷”。
打好“组合拳”守住生态屏障。
漫步凯城大地,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市民在城区的游园、绿地里休闲娱乐,尽享绿色美好时光。凯里市坚持“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理念,制定了《凯里市农业废弃物工作实施方案》《市全面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持续推进水系建设和生态景观改造,完善绿道绿廊、街头绿地、小区绿化和休闲空间生态体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攻坚战,“乡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并严格落实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同时,凯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大凯里为核心,以“宜居、宜游、宜业”的三宜城市为目标,多形式、多视角、多层面地为城市增绿、补绿、添绿。
道路硬化良好的人行步道
通过实施公园广场建设、生态景观带、裸露山体植被恢复及拆违建绿等有效措施,开辟了城市绿化空间,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城市生态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高,城市更加靓丽宜居。
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提标扩容改造5座,总投资4.7亿元;建成凯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和矿山、裸露山体植被恢复成效显著。成功创建了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初冬时节,走进炉山镇洛棉村,乡间小道干净整洁,荷田里鱼儿成群,蜿蜒的小河绕过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山坡被果树覆盖着。洛棉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桃李荷田·生态洛棉”农文旅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
然而,洛棉村曾经有过一段“风光”的历史。
“大概在30多年前,山坡上发现了煤矿,就开始有大车开进村里来了。”村民罗天夏介绍说,车辆最多的时候,从坡脚排到坡顶。简单开挖出来的泥坯路,天干的时候会有两条深深的车轮印。
如今,满坡披绿的洛棉村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已是农文旅产业综合体3A级景区,成了吸引游客的美丽乡村。
炉山镇洛棉村的蝶变,只是凯里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凯里市坚持将绿色发展作为首选路径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建设“生态凯里”为工作目标,努力改善城市环境与秩序,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着力打造成为山水田园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
与此同时,先后创建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植被恢复造林、森林抚育试点、生态扶贫、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不断将凯里市打造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森林城市。
昔日藏在“深闺”的城市、村落,经历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精雕细琢,如“明珠”般璀璨夺目,凯里市成为游客向往之地,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厚植生态优势激发绿色动能。
厚植生态优势的凯里,生态环境优势正在加快转换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凯里市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打造“东西林下产业带”,重点发展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药材、林下香炉山鸡、林下蜂等产业,全力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同时,依托黔东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着力培育和引进具有较大规模、较大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中药材、食用菌、蜂蜜等深加工及冷链包装运输销售企业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发挥拳头效应,聚集林下产业群,力争将凯里打造成西南地区林下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及销售集散地。
用生态理念引领发展,在发展中注重生态保护。凯里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民族工艺品加工、民族医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本地优势资源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产业为主导,生态特色食品及酸汤产业为品牌,基础材料产业为存量,大数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为增量,大健康医药产业为特色的新型现代工业体系。
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如今,行走在凯城大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以前,这里车多人多,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现在修好了,出门方便多了,路灯也亮了,这要感谢市委和市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12月20日,原凯里华联厂的老职工李开富看着家门口新铺的柏油路,高兴极了,一再感谢。
这是凯里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为民办实事、惠民生、解民忧的真实写照。在“凯里市年第一次市委书记与社区书记社情民意恳谈会”上,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市委产投委主任王镇义得知洗马河街道振华社区华联路破损影响群众出行的问题后,立即责成市委产投委民生办协调调度,组建工作专班,以最短时间全力攻坚推进破损道路维修提升工程。
据了解,电校至华联厂道路约1.5公里长,涉及华联厂居民户,加上附近的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振华中学及周边群众,由于年久失修,每逢雨雪等恶劣天气,出行就成了沿线群众心里的烦心事。
修好便民路,架起连心桥。如今,这条惠民路的开通极大地惠及群众,赢得群众赞声一片。
“宜居又休闲,生态又美观。我每天来东湖湿地公园散步,感觉很好。”市民们驻足公园,流连小道,这就是休闲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美如画的东湖湿地公园
东湖湿地公园作为年凯里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位于博南新区东侧,仰阿莎广场正对面,南靠城市主干道公路迎宾大道,北接凯丰路,凯丰二路,与行政中心相连,总用地面积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南区已对市民开放。
如今的东湖湿地公园,人群来回穿梭,欢声笑语传遍每个角落……许多市民带着孩子游玩,蹦来跳去,尽情展现自己的快乐方式。生活在凯里,这样的休闲生活,随处可见。
“我们只要走出家门,楼下就是公园,经常和朋友邀约一起去公园散步或锻炼身体。”东湖湿地公园开放以来,受到许多市民的喜爱。
休闲好去处,中心花园也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