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仅地级市,大大小小就有多个,每个城市的名字都有它特殊的含义。城市名称,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更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独特内涵和文化。
作为贵阳人,你知道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吗?关于贵阳城市名字的由来和别称,又有多少是你不知道的?今天,就随我们一起来涨知识吧。
一、贵阳名称的由来
关于贵阳城市名称的由来,常见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于贵阳气候常年多阴雨,民间有“天无三日晴”的俗语,贵阳是因为“阳贵”得名。另一说则是这里的地名源于贵山(有说乃今日黔灵山关刀岩),因山南为阳故名贵阳。
明弘治十四年(年)版《贵州图经新志》记:“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贵阳”。由此可见这座城市被冠以“贵阳”这个名字,已有超过年的历史。那么在被称作“贵阳”之前,它又叫什么名字呢?
二、贵阳的曾用名们
最著名的曾用名,贵州。贵州,现在是作为我们生活的省份的名字,但在历史上,“贵州”曾作为贵阳的历史名城,连续使用了宋、元、明三个朝代,使用时间长达年之久。
贵阳最早被称为贵州是北宋的事,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年),乌蛮首领普贵朝贡于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有《敕普贵书》,其文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同时,“赐王爵,以阵一方。自此,”贵州“之名始见于各级政府公文、史书,但那时的”贵州“,主要就是指今贵阳地区。
虽然在宋朝时期,贵阳地区还有大万谷落总管府、黑羊箐等名称,包括后来元朝元军占领贵阳地区,驻屯城中,将贵阳城更名为“顺元城”,意为“顺服元朝”,但这些都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老百姓仍称“贵州”,直至明朝。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年),贵州布政使司成立,“贵州”开始作为省名使用,但也仍被用作贵阳的城市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两者曾并行使用。从明朝初期开始,“贵阳”一名逐渐成为今贵阳地区的主要名称并延续至今。在明清时期,与“贵阳”同时使用的还有另一个名字,贵竹。
三、贵阳的城市别称
城市名称更多的是加载了城市的地理、历史等客观存在的特征,表明城市的客观属性,而城市别称则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地域特色,包括气候、物产、生活、发展等地理和文化特征。相比官方的城市名称,更加生动而形象。
市民们最熟悉的两个贵阳城市别称,应该就是“筑城”和“林城”了。筑城,源自古代贵阳地区盛产竹子,而竹子被当时用作制作一种乐器“筑”,举世闻名,竹筑同音,后逐渐演变成了筑城。这个别称与贵竹名称起源类似,有浓厚的竹文化背景,现今贵阳的很多地名仍与竹有关,而竹也是贵阳的市树之一。
贵阳被称为“林城”,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过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贵阳已建成长达70多公里的环城林带,现有林地面积万亩,是全国省会城市中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群山莽莽,绿涛似海,贵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森林之城,因此别称“林城”。
有句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地处山地之间的城市贵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因此,又有“山国之都”、“高原第二春城”、“避暑之都”等美称。可以说,宜居的气候就是贵阳的骄傲,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多彩贵州的旖旎风光,来这里欣赏美景,品尝美食。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建设的加速,贵阳这座城市,日新月异,散发着新的活力,也被冠以了更多富有新时代特色的城市标签。
BRT、地铁、高架、高速、高铁、飞机……在翻天覆地的交通变革中,城区出行环境大为改善的同时,建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西南交通枢纽,被誉为“交通之城”;随着全球大数据产业巨头聚焦落户贵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已成为贵阳市民耳熟能详的词汇,“数据之城”、“中国数谷”已成为贵阳的新名片;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等国际赛事的落户贵阳,又让贵阳成了一座“体育之城”。
贵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得天独厚。近年来,无论城市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科技发展创新、城市文化打造,贵阳都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作为一座生态、创新、活力之城,越来越国际化的贵阳,正成为西南地区新的中心城市。
小伙伴们,在这么多贵阳的称呼中,你最喜欢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