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花果园,还能去哪里?
花果园是什么样,贵阳就是什么样。
一座从年左右就逐渐崛起的大城商圈,至今已经12年多了,花果园可以说是人红是非多,它的功过是非,用一场持续10来天(或者哪怕是一个月)的疫情,来盖棺定论,都显得太过于草率和为时太早。
你可以嫌弃它高楼密集,交通拥堵,看不上它的节奏快、压力大,也可以说它三教九流,龙蛇混杂,或者藏龙卧虎,但无可回避的是,贵州全省的精英们,士农工商,贩夫走卒,金融白领,都会聚在这座万花筒一样的大型商业、居住核心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贵阳绝大多数的18~35岁的年轻人,都和花果园有过交集,无论是买房置业的,还是租房打拼的,或是找工作、做生意的。
花果园之于贵阳,犹如春熙路之于成都,犹如渝中之于重庆,既是地标,也是城市的基本盘。
所以城市的运营也是很明智的,就算是疫情来了,也是先保花果园,保住了花果园,就保住了贵阳。
横向对比来看,贵阳这座城市,除了花果园,还有哪个板块,更能契合贵阳这座城市的气质?
是高大上的观山湖金融城写字楼集群?
还是动辄要求硕博士学历、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月入2~3万的金融、券商或者大数据行业?
或是老城区房租低到元一个月都无人问津的煤矿村、蔡家关、后坝、城中村棚户区?
还是贵安新区那些冷火秋烟没的“大厂”拧螺丝每日计件工资日结?
也只有花果园,还有性价比还算不错的房租,还有收入虽然一般但也还算能够温饱、有所结余的工作,无论是店面老板、小吃摊主,还是写字楼白领,或是房产中介、新媒体主播、销售推广。
这些广阔的服务业,能够接纳贵州大多数的职校、大专生和贵州本土一本、二本、三本大学生,这才是贵阳作为二线城市的基本色调,和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甚至和成都、武汉等新一线,都有很大差距。
所以才说,花果园是贵阳真正的成色所在。
离开花果园,几乎等同于离开贵阳,放弃贵州,无异于自我边缘化,自我放弃了具有本地人文社情沉淀和资源优势的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