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注重学习的人
都
煤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指在井下采煤或掘进过程中,尤其在石门过煤层掘进时,工作面瞬间(几秒钟内)遭遇破坏,大量煤与岩石被瓦斯抛出,并释放出大量瓦斯的现象。如果是单纯喷出瓦斯,而无煤和岩石被抛出,则为瓦斯喷出。这两种现象都会在短时间内向采掘空间喷入大量瓦斯,扬起粉尘,导致瓦斯、粉尘浓度超限,并可能达到爆炸范围而引起爆炸事故;高浓度的瓦斯会导致工作人员因缺氧而窒息;煤与瓦斯突出往往还会形成强大的动力现象,破坏设备,冲击并掩埋人员,造成直接损失或伤害。大型突出或瓦斯喷出还可能改变巷道内的风流方向或冲破风门、风窗等通风设施,造成瓦斯逆流,一旦瓦斯随风流重新进入矿井的大部分区域,则造成灾难性后果。年发生在河南大平的“10·20”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后,高浓度瓦斯进入大巷,遇火焰,发生瓦斯爆炸,造成人死亡。
岩石的非均质性和难探测等特性,都严重制约着突出机理的研究和发展。虽然国内外学者做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提出各种假设和猜想,并各有其独特性,但是都不能完全解释突出现象,也鲜有上升到理论层次的研究。近些年,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煤与瓦斯突出是受到地应力、瓦斯和煤体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地应力足够大时,引起煤岩体破坏且强度降低,在强大的瓦斯压力下煤岩体被抛出,从而形成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前会产生各种有声和无声征兆:如煤层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劈裂声、闷雷声、机枪声、响煤炮,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有短暂的或连续的,煤壁发生震动和冲击,支架发出折断声等有声征兆;或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煤壁被挤出、偏帮掉渣、顶板下沉或底板鼓起、煤层层理紊乱、煤暗淡无光泽、煤质变软、瓦斯忽大忽小、煤壁发凉,打钻时顶钻、卡钻、喷瓦斯等无声征兆。在正确辨认这些征兆之后,工人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迅速撤离,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需要指出的是,突出前并不一定会发生上述征兆,有的只发生一种或数种,有的征兆很不明显,有时征兆距发生突出的时间太短等等。因此,依靠征兆预测或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够制服它。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首先应从突出机理上着手,破坏其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前终止突出的发展,从而起到防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突出机理尚不成熟,不能精细指导防突工作,因此防突工作必须保留有充足的富裕系数。通过对多起突出事故的总结,并结合国外的防突经验,原煤炭部于年颁布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该《细则》坚持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出措施、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四位一体”理念,指导了我国近15年来的防突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该《细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具体事故处理中,往往将人和突出危险性置于正面对峙状态。突出危险性较小时,尚能达到理想的防突效果,但随着我国矿井每年以10m左右的速度向下延伸,突出危险性也随之越来越大,一旦突出危险性增大到一定限度,原有的防突措施则不再有效。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年组织了国内行业专家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进行系统修订,出台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年8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是我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次修订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确立为防突工作的根本理念,并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在开采突出煤层前,必须要先执行区域综合防治突出措施,即开采保护层和区域瓦斯预抽措施,在效果检验不突出的情况下才允许进入煤层开展生产。这一规定将突出危险性消除在生产之前,避免了人和突出危险性的正面接触。
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进行区域瓦斯治理是必要的。区域瓦斯治理措施能适应单一煤层和煤层群两种情况。对于煤层群而言,一般先开采非突出煤层或者突出危险最小的煤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优先开采保护效果最好的煤层。在保护层开采过程中,被保护层压力大大降低,瓦斯逐渐解吸,此时应抽采邻近层瓦斯,以减少煤层瓦斯含量,避免解吸瓦斯涌入保护层工作面,从而实现减少瓦斯事故的目的。单一突出煤层由于地应力较大,突出煤层透气性一般都较低,瓦斯不易抽出,一般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可采取卸除煤层应力的措施,增大煤层透气性,使得瓦斯易于抽出。常规的区域增透措施有煤层注水、松动爆破、水力压裂、水力割缝等,但是受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每种技术都有特定适用条件,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案设计,方能有效卸压而抽放瓦斯。
免责声明:
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