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6月6日,贵州省政府发布《关于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对为我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其中,“贵州山地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与推广”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贵州山地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与推广”项目由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贵州省林业种苗站、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黎平县营林管理局组织开展,由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扬与王进、许杰、张明刚、罗敬、姚小华、王港等科研学者共同完成。
改培后的贵州油茶产量大幅提升。
据了解,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栽培经济价值的植物的统称,我国有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加快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助推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适宜油茶生长,自“六五”起就开展了油茶的育种、栽培及加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助推了油茶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省油茶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难以适应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本地资源不清、缺本地高产良种、缺适宜技术成为制约贵州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为助推全省油茶产业提质增效、科学发展,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贵州山地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与推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
贵州省林业局局长张美钧率队考察茶油品质。
首次系统开展贵州油茶遗传资源调查与编目——
项目以推进贵州油茶资源的保护与挖掘利用为目标,首次完成了我省油茶物种、农家品种、省级以上审(认)定良种以及新育成或发现的遗传资源的全面调查,系统掌握了资源的特性、数量、分布、开发利用情况,并建立了油茶遗传资源信息数据库。
项目发掘出以威宁短柱茶、西南红山茶为主的黔西北地区特色油茶物种资源,打破了原有的贵州油茶产区分区格局。
完成迄今最大规模的贵州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并开展种质创新——
结合遗传资源调查,在贵州全境开展了大规模的油茶种质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贵州油茶种质资源的家底。筛选出具有产业发展价值的小果油茶、望谟红球、威宁短柱茶、西南红山茶等优良物种类型4个。营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5个,收集种质资源份,构建了贵州油茶种质资源数据库,并创制了一批杂交新种质。
贵州省林科院院长罗扬在进行油茶改培试验后的测产。
选育良种13个,解决了我省缺乏油茶良种的瓶颈问题——
建立育种资源基因库,开展品种区域化测试,选育出黔玉1号、黔玉2号、黔碧1号、黔碧2号、望油1号、黎平2号、黎平3号、黎平4号、黎平7号、黔油1号、黔油2号、黔油3号、黔油4号等13个贵州油茶优良品种,获省级认定,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我省油茶良种缺乏的问题。
首次完成贵州油茶栽培区划——
将贵州油茶栽培区划分为丰产高效、稳产增效、生态经济3种类型。依据贵州油茶自然分布区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自然条件,结合油茶丰产特性,将贵州油茶栽培区划为10个区,并结合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确定了各栽培区的主栽品种。
科研学者在田间培训,推广油茶改培技术。
创新集成了具有贵州特点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项目首次提出了反映贵州油茶低产林特点的油茶-马尾松、油茶杉木混交林改造措施,研发出适宜各主产区生态环境条件的林分合理密度与结构,确定油茶林适时抚育施肥、树体控制、高效经营方式和手段等低产林改造技术。
通过研究威宁短柱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提出了“林地清理+调整林相+垦复深挖+施肥+修枝整形”的改造措施组合,通过2年的改造,比对照提高了3倍多,产油可达.5kg/hm2,增产效果显著,为该区域10余万亩的威宁短柱茶低产林改造明确了措施和方向。
突破了油茶优质苗木快繁技术——
在采穗圃经营技术研发中,首次在贵州将环剥、矮化等技术用于油茶采穗圃营建,有效促进嫁接芽的萌发和抽枝生长,加快了嫁接后树冠的恢复。形成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使油茶芽苗砧嫁接出圃率大大提高,一年生嫁接苗出圃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60%。此外,建立了规模化苗木繁育中心亩,有效地保障了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对苗木的需求。
油茶产业是贵州山区百姓增收脱贫的绿色产业。
研发了一套适宜贵州山地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项目提出了山地丰产栽培、农林复合经营、高效集约栽培等3种模式,现场测产显示,3种模式试验地茶油单产分别达31.13kg/亩、24.1kg/亩和30.4kg/亩,大大超过国家标准。提炼出油茶高效栽培技术,丰产幼林单产高出国家标准52%。
此外,根据林地土壤肥力、劳动力、当地种植习惯,选用花生、豆类、绿肥等农作物或药材进行间作套种对比试验,找出适宜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达到以耕代抚,提高林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同时促进油茶的生长。项目共营建油茶农林复合经营、高效集约栽培等模式试验示范林亩,辐射带动面上58万亩油茶的发展。
制定发布地方标准5项——
包括油茶采穗圃建设与管理技术、油茶种质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油茶苗木培育技术与质量标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和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通过项目试验示范林的带动,贵州油茶产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原来并不是中心产区或重点产区的区域,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和提高。”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扬告诉记者,油茶是我省重要的特色林业产业,省林科院还将进一步推广研究成果,让科学技术来源于一线、又服务于生产一线,结合试验示范点的建设,积极支撑服务贵州油茶产业发展各种项目,助推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当代全媒体记者方春英
供图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编辑唐怒娇
编审陈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