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7.64%”的成绩实现整区摘帽。
年碧江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全区户人全部实现脱贫“清零”。
一个个温暖的数字,铭刻着一个个沉甸甸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碧江干部群众同心勇担历史重任,向着全面小康砥砺前行,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的结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碧江区摘帽以来,坚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从严从实,细上加细,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谋在实处,干在实处。
余名干部结对帮扶户贫困户、包保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点人群。对年的拟脱贫人口,实行科级干部+帮扶干部+昆山结对家庭“1+1+1”包保帮扶。
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熟悉脱贫攻坚*策,乡镇包村领导和村组干部熟悉民情,联系村县级领导协调资源、现场拍板决策的优势,创新探索出“五人大走访”工作机制。
“五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区、乡、村干部带着*策、带着关心,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全面筛查所有农户,破解脱贫攻坚工作中“信息掌握不精准、*策执行不统一、问题排查不全面、难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
有的背着嗷嗷待哺的孩子进村入户,有的即使身怀六甲也没有请假……
时任区扶贫办副主任杨晒金在扶贫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康复期间,也不忘手上的扶贫工作。
漾头镇茶园山村*支部书记冯秀春在与群众一起实施产业路建设时,医院抢救。
区交通运输局干部戴红蓉,顾不上身体不适,毅然取消原本获批的病假,重返扶贫一线,最后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2岁。
通过“五人大走访”,区乡村“三级”干部进百家门、集百家智、解百家忧,把“现场办公会”开到乡村基层千家万户,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措施在一线共商、干部在一线历练、关系在一线融洽”,为精准识贫治贫防贫打下坚实基础、提供了有效路径。
根据走访情况,因人施策送信息、送技术、送文化、送健康、送去脱贫致富的“良方”,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脱贫攻坚各项*策落地落实。
产业兴则百姓富。碧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指示要求,积极响应贵州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的安排部署,用好“五步工作法”,紧扣“八要素”,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规划建设了15个亩以上坝区,把果蔬、食用菌、中药材、油茶、生态畜牧业五大主导产业作为重点扶贫产业,把白水贡米、珍珠花生两大特色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完成结构调整9.6万亩。
五新农业、圣迪乐蛋鸡、御诺奶山羊养殖基地等项目快速推进,裕国菇业落户碧江。
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庭院及周边土地,因户施策发展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四小经济”,累计发展家庭农场家、种养大户66户。
让农家小院方寸之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天地,“”产业布局趟出产业革命新路。
《碧江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在《贵州改革情况交流》《贵州农村产业革命战况通报》刊载,获省人大常委会*组书记、副主任孙永春肯定性批示。
年脱贫对象家庭人均纯收入均稳定超过元国家扶贫标准线,饮水安全、生活用电和住房安全全部解决,因灾、因病、因学返贫风险小,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
年碧江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增长10.5%。
年,碧江区坚持用最好的地段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在主城区和经济开发区核心区规划建设9个安置区,承接沿河、松桃、印江跨区域易地搬迁群众5.5万人,完成区内搬迁户人。
同步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和学校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在枇杷湾、和谐家园等7个安置点配套文艺健身站、体育活动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依托在铜仁苏州产业园落户的农夫山泉、百丽鞋业、国际汽车城、裕国菇业等多家企业和“微工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贫困群众转为产业工人,带动就业创业00余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家庭“一户一人或多人就业”。
与此同时,开发生态护林员、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个,优先安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全面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全面落实了搬迁群众教育、医疗、社保等*策,搬迁户子女与城区学生享受同样的入学条件、收费*策,新农合参合率%,农村低保与城市低保无缝衔接。
东西部扶贫协作交出满意答卷。碧江昆山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深化,以铜仁·苏州产业园区为载体,两地*委和*府负责同志开展互访16次,双方互访0余人次,余批次0多人次相互开展交流学习,昆山与碧江13个乡(镇、街道)结对,并实现了55所基层学校、16所基层医疗机构、8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和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结对全覆盖,形成了各层面、多元、全领域的扶贫协作新格局。
引进了春申堂药业等14个东部产业转移项目落户碧江。年,昆山统筹帮扶资金1.1亿元支持碧江发展,重点实施了范木溪民宿,坝*蓝莓园,坪茶村幸福里等项目,为碧江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了强大力量。
不渝地追求成就壮举。如今的碧江,所有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已有贫困人口实现全部清零,贫困村全部实现出列,翻开了碧江历史上崭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