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稳则全市稳,县域活则全市活,“十四五”期间,遵义市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与贵阳唱好“双城记”,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加快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遵义以“走前列、打头阵、当先锋、出亮点、树标杆”的心态,把目标任务转化为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脚踏实地闯出一条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酱香白酒领跑全省县域经济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业强。遵义市以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总量逐年增长,工业主体指标始终排位全省第一方阵前列。年7月,赛迪顾问发布了《中部、西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贵州省上榜10个西部县,其中仁怀市位居第2位。这一消息无疑为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年,遵义实现白酒产值.8亿元,白酒产业成为遵义的首位产业。作为全国百强县的仁怀市,是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仁怀市紧紧依托世界级资源和世界级品牌,聚焦酱香型白酒产业提能级、定标准、优环境,全力支持茅台、服务茅台,做大做强仁怀酱香酒,以产业优强推动城市繁荣,计划到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如今,从仁怀市茅台酒镇出发,赤水河沿岸酒类企业林立,座座厂房鳞次栉比,升腾的酒雾弥漫飘香。而在另一端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国台酒庄、君丰酒业、夜郎古酒厂等酒类企业红红火火,厂区内制曲、生产、包装齐头并进,工人下沙上甄、灌瓶装箱,一派生产忙碌景象,20万千升的白酒产能在这里“井喷”释放。目前,仁怀市在建白酒工业项目54个,年1至11月完成投资64.75亿元,同比增长17.6%。近年来,遵义市牢固树立“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理念,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县域经济新格局逐渐起势成势。 保持定力从容应对新挑战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这是遵义市定下的年发展目标。如何围绕目标发展县域经济?遵义市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繁荣发展城镇经济、高效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以及守牢经济安全底线等,作为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的重点任务。在产业发展上,每个县域至少有一个特色支柱产业,建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强县。培育十亿级企业和百亿级、千亿级园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产业聚集区;在城乡融合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所有县域建成Ⅱ型小城市,力争7个县建成Ⅰ型小城市,并相继建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在绿色发展上,县域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利用率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现全覆盖。目标为导,精准发力。新的一年,红花岗区要重点加快提升城市品质,繁荣城市经济,建设国家级高新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区;汇川区要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国家级经开区优势,突出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转化,成为推动遵义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播州区要全力打造黔北现代产城融合新区和现代物流中心;新蒲新区要充分发挥新区优势,用好经开区、综保区、航空口岸等平台资源,全力提升“快进快出”交通网络,做强产业、完善配套、做实民生,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习水县要坚持酒旅并举,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全国百强县迈进。遵义市正以加快构建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城乡互融体系、动能支撑体系、民生服务体系、文化繁荣体系、生态文明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推进社会质量上走前列。把握关键抓实见效开新局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遵义市要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切实担负起“六大使命任务”,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招商大提升,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年年底,遵义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新一年发展,目标明确。从“中国辣椒,虾子定价,买卖全球”,到“全世界每7把吉他,就有1把产自正安”;从“道真食用菌产业位列西南第一,每年产量9万吨”,再到“湄潭茶香四溢,连续4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遵义市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差异化发展,县域经济百花齐放、活力迸发。年,遵义市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分别增长3.9%、7.9%、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2%,并首次突破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8.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9%、12.8%。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连续3年、连续10个季度领跑全省。新的一年,遵义将以“走前列、打头阵、当先锋、出亮点、树标杆”的心态,把目标任务转化为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脚踏实地闯出一条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立足“看遵义”,现阶段是加快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追赶期。遵义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同繁荣的城乡互融体系、内外发力的动能支撑体系、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体系、人民至上的民生保障体系、兴文塑魂的红色传承体系、全面过硬的党建引领体系,为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而努力奋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锦群编辑 谢国欢二审 刘振梁三审 钱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