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饱蘸绿意绘山河 [复制链接]

1#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入冬以来,尽管天气逐渐变冷,坐拥绿水青山的黔西市化屋村依旧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依托山水资源和苗族文化,化屋村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年,该村累计接待游客近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被列入“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保护绿水青山,贵州蹄疾步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名片”,贵州步履铿锵。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上,贵州又添两张国家级“生态名片”。至此,贵州已有14张国家级“生态名片”。分别是:贵阳市观山湖区、花溪区,遵义市汇川区、仁怀市、正安县、红花岗区、凤冈县、习水县和绥阳县等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阳市乌当区、观山湖区,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遵义市赤水市、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等5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制度创新:打造国家级“生态名片”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收获一份亮眼“成绩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贵州13个方面30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入列,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经验。年,贵州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五年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探索完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制度。贵州率先在全国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在西部地区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等制度改革,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建立起从省到村的五级河(湖)长制,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如今的贵州,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是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有“绿色制度”保驾护航,在黔中大地,绿色生活成为常态。“出门几步就是公园,绿树成荫,安逸得很。”冬日暖阳照耀下,贵阳喀斯特公园里,正在休闲散步的贵阳市民张敏说。喀斯特公园、观山湖公园、阅山湖公园……观山湖区拥有大大小小公园近个,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湖水相伴、绿树环绕。年,观山湖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关停高污染企业,大力发展大数据等绿色产业,率先实现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一张表”,生态价值动态损益“一本账”,生态环境实时监管“一张网”,建立一系列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保障……观山湖区先行先试,不仅成为贵阳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高地,也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永久会址所在地。观山湖区的生态实践,仅仅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始终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发展:让青山变“金山”前不久,省生态环境厅公布首批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湄潭县、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黔东南州麻江县乌卡坪生态蓝莓产业园和黔西南州兴仁市鲤鱼村等6个地方名列其中。它们既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也是我省申报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预备队”:花溪区探索了具有花溪特色的“公园城市·全域融合”多产业“两山”转化模式;湄潭县探索出一条“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实上,一直以来,贵州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上奋力攻坚,绿色经济日益崛起。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漫山遍野皆是竹林。村民吴兴国栽种了多亩竹林,年,通过出售竹子、收购竹笋加工笋干,一家人收益40多万元。“绿色红利”不光惠及吴兴国一家。年,依托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黎明村人均收入近两万元。年,赤水市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天的赤水,森林覆盖率82.51%,是贵州“最绿”“最美”的地方之一。满山翠竹,不仅成为赤水人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也为长江上游构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统计,年,贵州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亿元。全省累计建成千亩以上林下种养基地个,林下经济实施主体达到1.75万个,带动.8万农村人口增收。饱蘸绿意:绘制现代“富春山居图”今天的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山地公园省”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家园、旅游乐园、乡愁故园。最近,张海生从河南南阳搬进了绥阳的新家:“因为工作来到绥阳,一踏进这个城市就被吸引住了,绿意盎然、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生活在绥阳真的很幸福!”自古以来,人们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充满向往。前不久,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的绥阳县,城区公园绿地面积.7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1平方米,建成2个省级、12个市级、个县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处处绿水青山、田园牧歌,俨然是现代版“桃花源”。打造绿色村庄,让农村成为“诗和远方”。年,我省完成乡村绿化5.99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3.23%。农村美不美,关系到百姓的“幸福感”,也是乡村振兴的“试金石”。今年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的江口县太平镇就是典型之一。太平镇白杨坪村曾是空壳村,房屋破旧不堪。近几年,依托良好生态发展旅游,村民们统一把老房子修葺一新,发展民宿。仅该村“群山之心”民宿项目去年7月运营以来,就已接待游客千余人,收益7万余元,带动农户月均增收元。“通过搞旅游挣钱,日子越来越好。”村民刘乔花笑得合不拢嘴。截至目前,贵州获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命名的“全国生态文化村”已达44个,名列全国前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黔中大地处处绘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