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省人民*府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1日,省*府新闻办举行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娄松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主要内容如下:
贵州数字经济“六个重大突破”
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马宁宇介绍,近年来,在省委、省*府坚强领导下,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数博会贺信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省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1,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马宁宇介绍有关情况。
第一,工业智能化改造亮点纷呈。一是工业互联网“开花结果”。电子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与国家顶级节点实现互联互通,工业互联网备份数据中心、工业信息安全创新中心签约落地。振华电子、瓮福(集团)、贵阳宏图科技、南方电网数字电网四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二是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实现“两个%”。全省生产煤矿实现采煤机械化%、辅助系统智能化%,全面进入智能化开采的初级阶段。
三是企业上云累计突破2万户。对全省家企业开展大数据融合评估,开展数据管理与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宣贯培训,覆盖全省余家企业、60余家部门,核心应用“上云”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10月22日,《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指南》在工信部举办的全国两化融合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会上正式发布。
第二,农业产销智慧对接精准高效。一是农产品产销对接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县区。贵州农产品大数据平台(黔菜网)实现对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市场销售数据、价格数据适时抓取、智能分析,已覆盖88个县、个基地、.45万亩基地,线上店铺数量家,总成交金额突破亿元。
二是打造“一码贵州”智慧对接平台。“一码贵州”平台上线产品6.65万个,入驻企业2.3万家,上线4个月交易额达到5.8亿元,有效助力黔货出山、助推消费扶贫。已与省内贵农网、黔网帮等9家平台和省外上海英行网络、申工社等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正在推进与“国家扶贫平台”、阿里巴巴、拼多多、苏宁、京东等国内平台的合作。
三是农产品销售智能终端进入社区。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个,加快布局社区生鲜自提柜,加快新鲜农产品从田间直接进入群众餐桌。
第三,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快突破。一是5G加快走进群众日常生活。目前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个,实现“县县通”,5G加快进社区、进景区、进园区、进主要商圈,在工业、旅游、医疗、教育等行业开展场景应用,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5G就在身边、就在指尖。二是“光网贵州”基本实现。继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根镜像服务器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节点后,今年又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省累计出省带宽1.67万Gbps,通信光缆累计达.94万公里,分别是年的14倍、3倍,贵州正成为全国光网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枢纽。
二是区块链加快应用。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建成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享链”,在电子证照、工程审批监管、信用体系建设、智慧灯杆等7个行业应用,面向全国服务。
三是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加快建设。苹果、华为数据中心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年底投入使用;腾讯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用,FAST数据中心即将启动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中心年底前开工。
参会媒体记者认真记录。
第四,数据融合新业态加速涌现。一是平台经济风声水起、快速发展。铜仁、黔南等地网络货运初具规模,铜仁数字产业园已签约物流企业家,满产后预计物流总产值将突破亿元。铜仁梵快今年综合收入43.3亿元,上税4.89亿元。满帮平台认证司机用户超万,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超过亿美元。
二是无接触经济加速铺开。顺应“后疫情”时代,贵阳建成“智慧微菜场”余个。“脸行贵阳”一期在贵阳地铁1号线25个站点应用,实现“刷脸”乘车。京东智能机器人已在观山湖区投入使用,实现机器人智能送货。
三是智慧医疗快速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加快建设,今年全省远程医疗服务总量54.2万例次,其中远程会诊1.3万例次,远程影像诊断40.2万例次,心电诊断12.7万例次,让居住在不同地区的群众能够共享优质医疗服务。
四是智慧旅游推动旅游业稳步增长。建成“一码游贵州”平台,实现“云游贵州”“智游贵州”,访问总量超过万人次,累计预约门票量万张。
五是智慧教育加快发展。所学校接入“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平台,全省.7万中小学生通过“阳光校园·空中黔课”上学。
第五,大数据龙头企业快速壮大。一是大数据企业发展持续向好。1—10月,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47%,收入突破10亿的企业达到3家,增速超过%的企业达到64家。例如,贵阳贵安的云上艾珀收入增长.63%、乐诚科技增长.27%、多彩宝增长.17%,遵义的朗盛科技增长.1%;铜仁的梵快文化增长.74%;黔东南的黔通智联增长.5%。
二是重点龙头企业实力不断提升。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预定目标提前“突破”,截至10月底,实现营业收入25.39亿元,同比增长%。腾讯云年底有望突破10亿元。
第六,数字化治理继续创造经验。一是立法探索再出新成果。《贵州省*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9月25日审议通过,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
二是“一云一网一平台”不断提升。“一网通办”省、市、县三级*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移动端“云上贵州多彩宝”实名注册活跃用户达到万,超过全省常驻人口三分之一,累计服务超过4亿人次,提供高频*务和民生服务项。建成“大应急”“大*法”“大旅游”等一批跨部门大系统。建设“数据中台”“视频中台”“审批中台”等,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互通共享。
三是全省劳务大数据平台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助力贫困人口就业。平台累计为42.79万人匹配推荐就业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28.79万人次。
四是扶贫云数据监测分析能力不断提升。扶贫云汇聚14家省直部门“两不愁三保障”数据,提供贫困数据2.8亿条,支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建成“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大数据平台”,在“9+3”区县推广使用,为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支撑。
制定《条例》是推进国家大数据
(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举措
娄松说,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贵州省*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从*府数据管理、*府数据共享、*府数据开放、监督管理等明确贵州省*府数据共享开放事项,旨在推动*府数据共享开放,加快*府数据汇聚、融通、应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娄松介绍有关情况。
娄松说,*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国家先后颁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为加快促进*务信息资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指明了方向。我省高度重视*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省委、省*府也明确指示要围绕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探索制定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流通等地方性法规建设,抓紧研究出台《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与《贵州省*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
作为北京、上海、浙江、福建、贵州等全国5个“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试点区域之一,近年来我省在*府数据共享开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打造了以“云上贵州”为核心的数据资源汇聚体系,“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贵州成为国家电子*务云数据中心南方节点,省级*府数据开放数林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前3、贵阳市连续三年排名第1。贵州统筹“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提升“一网通办”效能做法,被作为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典型经验通报表彰。贵州在全国率先建立数据调度机制和数据调度平台,构建形成*府数据共享开放体系,为法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但是随着国家层面相继推进“放管服”“一网通办”“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对我省*府数据整合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府数据标准不规范,数据准确性、实时性不够,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开放仍不顺畅,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问题依然存在,急需通过制定法规予以规范。制定《贵州省*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是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推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大数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今年贵州防疫效果颇丰,其中贵州健康码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请问有没有典型的工作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呢?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马宁宇:
今年抗击疫情,在省委、省*府领导下,全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体部署,交出了优异答卷,特别是运用大数据手段支撑疫情精准防控,取得了很好成效。
如果要说经验,最根本的是坚决落实*中央部署、省委省*府正确决策、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一是快速行动、快速建设,在全国较早推广使用。按照省委省*府部署,省疫情防控小组直接指挥,省公安厅、省卫健委、省大数据局等部门快速落实,组织云上贵州公司、腾讯等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大家一起建设,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建成,在社区、商场、企业、机场、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大家一起推广使用,广大群众积极支持、主动遵守。
二是数据汇聚共享、全省统筹建设,向上对接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建设了全省统一的疫情重点人员数据库,汇聚全量重点人员信息数据,与公安、卫健、外事、运营商等单位数据实时共享,每日更新确保数据及时准确,同时,按照“机制相通、规则互认、数据共享”的原则,率先完成与全国一体*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全国互通互认。
三是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提升精准管控能力。落实总书记“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指示,按照省委省*府“管点、控线、畅面,抓好重点人群和重点部位防控工作”部署,通过前端扫码,大数据比对,后台数据处理,简单一扫,实现“亮码识别”“扫码通行”,助力复工复产复学。
当然,大数据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用中的新需求、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贵州健康码”的服务能力也需要不断迭代更新,下一步,我们将与各级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抓好提升完善,努力运用大数据支撑疫情精准防控。
新华社记者:
今年以来,全国各个省都在加大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推进力度,可否详细介绍一下我省5G今年的发展情况和明年的打算?
新华社记者提问。
娄松:
我省全面推进5G商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成效不断呈现。截至11月22日,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个,计划到年底累计建成2万个,在工业、旅游、教育等领域开展了一批应用场景试点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顶层规划思路清。省5G发展领导小组在今年2月初印发了《贵州省5G发展规划(-)》,详细分析了当前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形势,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重点,健全了保障措施,从网络、应用、产业、安全等方面细化了发展任务,规划了路线图;各市州、贵安新区在此指导下先后制定了本地顶层设计规划,《铜仁市5G通信网络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加快推动5G发展行动计划(-)》《遵义市5G通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贵阳贵安5G发展规划(-)》《安顺市5G站址规划(-)》相继谋划出台,为各地发展理清了思路。
二是网络建设速度快。今年原计划累计建成1万个基站,后来根据形势变化调增到2万个。为此,省5G发展领导小组于5月制定实施了“贵州省5G建设大战90天工作方案”,计划用3个月时间攻坚网络建设,全省共同发力,于5月18日实现全省5G“县县通”,5、6、7这几个月单月建成基站数分别为个、个,个,全面超额完成“大战90天”任务,真正跑出了网络建设“加速度”,更进一步扩大全省5G网络信号连续覆盖面,推动5G信号进产业园区、进商圈、进景区、进社区、进城市主要交通要道。目前,各5G运营企业正在抓紧施工,确保完成今年建站任务。
三是*策支持力度大。疫情爆发初期,为打通*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省5G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为5G通信基站建设施工提供便利的通知》,要求各级*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放适合5G基站建设的屋顶天面、灯杆、道路指示牌等公共设施,支持鼓励各级*府及街道、产业园区、物业小区等对符合防疫措施要求的施工人员提供便利;为破解5G基站用电难题,由省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省大数据局等有关单位配合制定印发《降低我省5G基站用电成本*策措施》,从分时电价、市场化交易、转供电改直供电、简化用电报装程序、加大电价监督检查等方面,多措并举确保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此外,对建成的5G基站予以一定财*补贴,鼓励5G运营企业加大基站建设力度。
未来三年是我国5G发展的导入期,按照“以建促用,以用促建”思路,省5G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征集全省5G融合应用项目,鼓励全省在先进制造、智慧园区、智慧*务、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广电、数字乡村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市场效益好、社会效应优的“5G+”融合应用项目,努力实现我省5G“网络+应用+产业”三位一体发展良好布局。
贵州经济广播记者:
年,“一云一网一平台”上线运行,受到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