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州屋脊上第一书记的五年坚守不破贫穷 [复制链接]

1#

驻村帮扶,一般干部干一届两年就换走了,杨波却主动申请留下。身边换了三届人,他却仍扎根在一处,一干就是五年多,仍不愿放手。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社区当第一书记的驻村干部杨波说:“我就是想带动村民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村民不脱贫,我就不罢休。”

别女儿,战高山

年,六盘水市启动驻村帮扶工作,农村出生的杨波怀着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成为该市钟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第一个报名驻村的干部。而他要去的,是一个名叫海嘎的地方。

“吃的是望天水,种的是旮旯地,住的是茅草屋……”钟山区记者站站长吴腾蛟说,海嘎是坐落在贵州省屋脊上的一类贫困村。一个上山走路脚抽筋、下山走路人绕晕的地方,当时人均年收入仅多元。

然而,恶劣的自然条件,并不是杨波首要面对的难题,最困难的,是要离开刚一岁多、正在蹒跚学步、还不会叫爸爸的女儿,以及不理解的妻子。但杨波没多想,帮助村民脱贫,是他要做的大事,耽误不得。

“驻村工作,要求干部一个月至少下村20天。而为了摸清村民的贫穷原因,与村民打成一片,杨波一一走访全村户,吃住在村。”海嘎村主任杨金成说,很多时候,杨波只能通过电话听听女儿在另一头咿呀学语。

“我当时想,要想村民跟着自己干,就要让村民打心眼里知道自己是真心对他们好。”杨波说,为此,他尊重每一个村民,心中默默记下每个村民的名字;深入每家每户了解困难,帮助化解矛盾,甚至跟着村民一起割草喂牛、打扫猪圈、搬砖建房。

“忙的时候,连续两个月都没有回家。”80多岁的村民*流强说。果然,杨波的真心付出让他渐渐成为村民的“杨兄弟”。村民也知道他是真心实意干事,开始向他倒苦水:董家大院到村中的多米土路,晴天走路一身灰、雨天走路双腿泥,出行不方便也很危险,村民希望他能帮忙解决。

杨波去找了自己的“娘家”钟山区民宗局,申请了2万元资金,再苦口婆心劝说村民集资1.8万元、投工投劳把泥土路修成了硬化路。

那段时间,他一心扑在了“筹钱”修路上,当妻子打来电话,女儿在电话里叫出第一声爸爸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亏欠妻子和女儿“太多”,眼泪止不住在眼眶中打转……这眼泪中,有辛酸,也有幸福。

路,如愿修好,而他驻村两年的时间也行将结束。

父母在,却远游

年,大湾镇镇长王渊拿到驻村干部的名单之后,他惊讶地发现,杨波又要来海嘎了。

“第一次驻村,只修了一条路,觉得所做太少,对自己很不满意,也不甘心。”杨波说,那个时候,很多时间都花在了解村民生活、生产上,帮扶实在有限。为此,第二届驻村帮扶启动后他又申请返回原地,一心要为海嘎村民脱贫多干些事。

“偏远乡村、条件艰苦,一般人干一届基本就不会再来了,只有真心想带领老百姓脱贫的干部才会这么‘傻’。”杨金成感慨地说。

杨波就是这么“傻”。他认定了,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还是要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路子。

于是,他一次次跑“娘家”,申请资金,单单为村民修水池就争取了5万元补贴;拉上村干部到其他单位“找钱”,两次争取到40万元,分别建设了亩的马铃薯基地和亩的苦荞基地。

此外,听说韭菜坪搞旅游开发,他一次又一次往项目部跑、磨嘴皮子,为村民就近务工争取机会。同时,鼓励村民在景区摆烙锅摊、卖烤洋芋、建农家乐,创业致富。

那段时间的杨波,几乎忙得顾不了家。

此时杨波的女儿已4岁左右,她记住了爸爸的电话号码,经常“偷”妈妈或者他人的手机给爸爸打电话,“爸爸,你怎么还不回来?”女儿的问题让杨波忍不住流泪。

年3月,患有高血压的母亲病情突发,差点撒手人寰。杨波却最后一个才知道。

同年12月,一向身体健康的父亲突然辞世。他哭着奔回了家。看到父亲的遗体,杨波放声大哭。

“父亲的离去,让我开始怀疑,常年驻村的工作到底值不值得。毕竟,亏欠家人太多。”杨波说,尤其是看到之前从高血压突发中抢救回来、两鬓斑白的母亲,他的心开始动摇:父母在,不远游。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大湾镇以及海嘎村的干部、村民代表40多人辗转来看望他,还送来花圈。杨波,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母亲悄悄告诉他,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辜负海嘎的父老乡亲。

杨波默然无言。带着母亲的嘱咐,他又返回了海嘎,一直干到第二届驻村工作结束。

不破穷,誓不休

“要干到哪个时候哟?”

“村民脱贫我才走。”

第三届驻村帮扶,海嘎又出现了杨波的身影。看到他干了这么久,总有人好奇地问,而杨波,也总是这样地答。

选择回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海嘎刚建起9个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基地是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村民脱贫致富的进程。杨波实在放心不下,急切地想回来,一天也不能耽搁。

“近年来,依托这些逐步发展壮大的基地,村民还成立了‘海嘎四季青种植农民合作社’,产生了脱贫致富的辐射效应。”杨波说,村民的人均收入在年增长到了元,今年预计将突破0元,并不断向好。

“感谢杨兄弟,一次次鼓励我到景区卖烤洋芋挣钱。”村民*兴祥说。他现在在韭菜坪景区卖烤洋芋,周一至周五每天有二三十元的收入,周末每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他种了3亩土豆,一年都不够卖,还要从村民手中购买几千斤。这些,都是杨波来了以后发生的变化。

杨波还透露,为了丰富海嘎产业业态,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多种产业选择,他跟村干部还根据海嘎的产业条件启动了特色养蜂项目,希望未来能够做出规模,为村民提供更多收入,助力海嘎越变越好。

村民对杨波也充满信心,就像村民刘展英编的山歌那样:杨波来到海嘎村,一心为了海嘎人;电通水通路修好,旧房变成了新农村。(新华网贵阳年12月3日电“中国网事”记者罗羽李平潘德鑫)

(本文节选自《向榜样看齐:50位基层优秀*员事迹实录》)

《向榜样看齐:50位基层优秀*员事迹实录》

ISBN:-7---3

新华出版社年6月

定价:38.00元

原文转自:新华出版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